2017年,凤阳县把法治宣传置于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的大视野,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,谋篇布局、真抓实干、务求实效,使法治宣传的影响不断扩大,功能不断彰显,实现了其价值追求和社会效益最大化,向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可圈可点的“答卷”,社会群众对法治宣传工作满意率由2016年的83.6%提升至今年的95.21%;对法治建设满意率达96.22%。
聚焦“重”点,精准发力
抓住“关键少数”,深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。坚持党委(党组)中心组每季度集中学法1次;举办领导干部法治专题讲座或法治报告会1次。举行年度中期以县直部门、单位和乡镇“一把手”为特定对象,年底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普遍对象的学法用法考试。领导干部、公务员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能力明显提升,“法定职责必须为、法无授权不可为”理念基本确立。
抓住“关键时期”,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。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,推进学校法治教育计划、教材、课时、师资“四落实”,全县中小学校法治课程开设率100%,法治副校长配置率100%。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法治实践活动,全年组织开展“托起明天的太阳、普法先行”、 “法治成人礼”、“宪法在我心中”、“中学生法治知识竞赛”、“百场法治讲座进百所中小学”、“ 唱响法治畅想明天”、“学生安全千万家”、 “法治文化主题游”、“晨读宪法”、“模拟法庭”、“法治歌咏传唱比赛”、“消费维权体验”、“法治一日训”等主题法治宣传活动150多场(次);建立各个层次、各具特色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26个。全县约8万名中小学生在接受法律知识、安全常识的多元化、系统化、规范化的灌输和体验中,植入了法治种子、培育了法治理念、塑造了法治信仰。
打造“亮”点,品牌引领
以法治需求为导向,以“法律六进”为抓手,深入开展法治文化活动;拓展法治文化阵地覆盖;加大新媒体新技术普法力度,
先后组织开展了“千场普法电影进百村”、“百场法治‘大戏’唱响花鼓乡”、“百案说法村村行”、“百名律师社区行”、“法律服务百村万户行”、“德法同行”、“宪法进万家”、“送法进景区”、“崇德尚法、法进万家” 、“法治‘大篷车’赶大集”、 “普法巡展、法润社区”、“中都法治大讲坛”等10多项系列主题活动,基本做到法治宣传一季一主题、一月一品牌,截止目前累计法治文艺演出130多场(次),放映法治电影1033场(次),发放普法资料和产品7万多份,举办各类法治专题讲座、报告会80多场次,参与城乡群众约10万人次。
结合实际,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入公共空间,着力打造“覆盖城乡、便捷民众、设置合理、功能多样”的法治文化精品工程。全县已建成法治主题公园、法治文化广场、法治景观大道、法治文化街、法治文化小区、法治图书角、法治文化学校等137个规模不一、形态各异的法治文化“盆景”阵地。
利用“互联网+”新媒体普法平台,高密度、多角度地宣传法律法规、传播法治资源、解读法治热点、引导法治舆论。“凤阳普法网”日点击量已逾3千次,1至10月份总浏览量突破5余万次;“法治凤阳”微信公众号创新表达方式,充分运用“微电影”、“微语音” “微漫画”、“微图表”,将枯燥、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变成鲜活有趣的“微解读”、“微提示”,努力塑造“法”的亲和力,提升人气,1至11月份发帖数570多条,点击量32000左右,点赞数1200左右。县城新区中心文化广场的LED 视频显示大屏,在每天傍晚的黄金时间准时播放“广场法冶文化15分”。
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法治信仰培育与文化启迪、道德升华的深度融合。
压实“落”点,掷地有声
细化“主体责任”机制。按照“谁执法谁普法”、“谁服务谁普法”责任制要求,制定了县直部门、单位(行业)普法任务清单制度、定期工作报告制度和年度工作考评制度,使88个涉及履行职能的司法、行政部门、单位(行业)等普法责任主体单位的年度普法內容、职责、目标更加清晰,同时,通过法治凤阳微信、微博公众号等信息平台,公布“责任清单”目录和12348监督热线,主动接受社会监督,“软任务”变成“硬指标”,杜绝了责任部门、单位(行业)推诿塞责的“任性”现象,真正形成全员参与、齐抓共管的“大普法”工作格局。
强化“法治创建”机制。整合律师、公证、法律援助、法治宣传等法律资源,在15个乡镇、19个城市社区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, 在198个行政村、25个农村社区、7个旅游风景区设立了司法行政工作室,每月服务时间累计不少于8小时,重点开展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前置宣传,做好矛盾纠纷调解、法律咨询、经济合同把关、公正,以及村规民约修订、法律服务信息反馈等服务事项,1至12月上旬累计开展“以案释法”活动190多场次,提供法律专业意见730条(次),就近调处矛盾纠纷223宗,参与处置群体性、敏感性案件160多件,参与修订村规民约等活动90余次,举办村“两委”干部、大学生村官、人民调解员、农村“法律明白人”等普法骨干法治培训班、专题讲座32场次,培训面达95%。通过“零距离”对接人民群众的学法用法需求,有效释放了法治实践的宣传教育功效,扩大了法治凤阳建设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。
优化“工作效能”机制。县法宣办、司法局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,认真履行组织、协调、检查、监督职能,今年以来,除加强日常指导和考核外,还组织召开了全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;开展了年度中期普法工作督查;对200多名普法骨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了专题培训;调研撰写典型经验材料30余份。(郭兰) |